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是一个针对锂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的碳足迹因子数据集合。数据库旨在构建准确、可靠、完整的锂电池生命周期基础数据,用于锂电池全产业链产品碳足迹核算、环境影响评估,助力企业发掘降碳潜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竞争。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V1.0于2024年6月13日发布,目前已迭代至V2.0版本,后续数据库将定期迭代更新完善。

平台特点

方法优

构建了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方法技术体系,涵括物质名录标准化、全过程数据收集方法、物质流-能量流-污染流碳足迹核算模型、数据库入库标准工作流程(GB/T 24044-2008/ISO 14044:2006)、数据校核和质量评估体系,开发了数据库入库数字化工具和数据库数据“采集-校核-入库”平台,确保数据库构建过程科学、透明,数据可溯源和易更新。

范围广

数据库V2.0共收录锂电池产业相关数据830条,实现锂电池全产业链、全过程的溯源管理,涵括锂电池六大组件生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外壳、冷却系统),以及包装、能源、运输、回收等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全过程。数据库覆盖锂电池全产业链主流的工艺类型、95%的物质种类和99%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

本土化

数据库V2.0对我国锂电池正极(锂、锰、镍、钴、铁、钒、铝、钛八大金属元素)、负极(石墨化碳、硅基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核心主材全生命周期追溯,涵盖我国江西、四川、云南、新疆,湖南、甘肃、湖北、贵州、广西、广东等26个主要产地,实现了主材产业链产品碳足迹因子100%本土化和全产业链碳排放追溯,可科学真实反映我国锂电池碳排放情况。

要素全

数据库V2.0严格遵循国际通用的ILCD格式要求进行入库。数据包含全过程、五级能量流、物质流、排放流底层数据,计算过程透明,同时配套数据说明文档,确保数据格式统一、规范、完整,涵盖物质名称、数据来源地区、数据产生时间、不确定性分析、数据质量评估等全部要素。

数据准

数据库V2.0全部基于企业实景数据(非理论数据)进行LCA建模,数据实现100%收集和计算,减少误差传递。 建立涵盖地理代表性、时间代表性、信息完整性、来源可靠性、技术代表性、数据适用性、一致性和可再现性等7类指标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开展数据质量分级评价。 V2.0数据质量评价等级达到优级及以上的比例超90%,其中2020年以来数据的比例超过90%。

应用多

锂电池碳足迹核算平台V2.0可灵活构建涵盖动力型、储能型和消费型等国内主要电池型号的36个核算模型。该平台可生成适配的数据采集清单,精准匹配碳足迹因子,高效、准确地完成各类锂电池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工作。此外,平台还具备排放因子搜索匹配、数据请求与供应商管理、组织碳核算分析等功能。

平台数据库建设示意图

项目团队